向党于心、逐梦于行|管理工程学院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二)

发布时间:2023-07-11作者:刘方方文章来源:管理工程学院 浏览次数:

寻访红色印记、传承革命精神

调研城市规划、领略发展成就

投身乡村振兴、筑梦基层未来

凝聚青春力量、践行使命担当

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今年夏天,管理工程学院“向党于心、逐梦于行”发展成就观察实践团奔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和洛宁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校团委和院党委的指导下,实践队一行按照院团委制定的涵盖党史学习教育、脱贫攻坚成果等内容的观摩线路,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在聆听时代声音、感受伟大变革中,厚植为民情怀,更加牢固树立空天报国、敢为人先的崇高精神。



关爱山村儿童、开展劳动实践

第三站-宜阳县张坞镇七峪村

7月7日上午,管理工程学院“向党于心、逐梦于行”发展成就观察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刘方方的带领下前往宜阳县张坞镇七峪小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七峪小学位于豫西山区,目前共有5名任课老师,54名学生。过去受自然条件限制,学校基础设施陈旧。近年随着基层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陆续修建起崭新的学生餐厅和宿舍楼,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七峪小学校长杨新芳对我院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组织全校师生在教学楼前集中,大家一起为小朋友们送去了作业本、铅笔、彩笔、跳绳等学习和体育用品,小朋友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刘方方老师对小朋友们讲道:“这是我第八年来到七峪小学,每次来都能看到学校变得比以前更好。希望你们能努力学习,追逐自己的梦想,将来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离开七峪小学后,实践团来到七峪村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队员们有的清理农田中的杂草,有的到农户家中走访,有的调研乡村居住环境。大家边看边做,知之非难,行之不易,烈日炎炎,尽管已汗流浃背,依然热情高涨。

青春与使命同行,奋进与荣光相伴。此次关爱山村儿童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将“大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让青年大学生看发展、学关爱、知农事、体农情,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特色文旅融合、推动乡村蝶变

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探索特色产业乡村振兴之路,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近年来,洛宁县立足“洛阳南部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构建多元化旅游业态体系,推动农旅、文旅、体旅深度融合发展,点燃了乡村振兴新引擎。

第四站-洛宁县底张乡草庙岭村郭家大院

7月7日下午,发展成就观察团成员来到洛宁县底张乡草庙岭村开展实践活动。

草庙岭村村民为唐“汾阳王”郭子仪第六子郭暧后裔,清康熙年间,郭家四十六代祖郭兴迁居至此并开始修建郭家大院。大院面朝涧河,背依云梦岭,青砖灰瓦鳞次栉比,规模宏大,朴实厚重,如今是洛宁县首批“国家级传统古村落”,也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草庙岭村按照“发掘古村文化,打造乡村旅游,带动产业发展”的思路,积极修缮了6套3座125间明清四合院。实践团走进大院,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让人跨越时间,与古人隔空对话。此地还原传统农耕劳作场景,完善提升乡愁博物馆,举办旅游文化节,打造成“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民宿体验目的地。

第五站-洛宁县兴华镇沟门村竹梦小镇

位于洛宁县兴华镇的沟门村,隐匿于大山深处,竹林遍地,竹香扑鼻。如今,沟门村有了一个新名字-“竹梦小镇”,是兴华镇乡村文旅发展的核心项目。

7月7日下午,发展成就观察团成员来到此地开展实践活动。从竖着“竹梦小镇”字样的牌匾望去,白墙黛瓦的庭院、郁郁葱葱的竹林。站在小镇望向河对岸,山峦青翠,连绵不绝,俨然一幅水墨山水画。

队员们了解到,竹梦小镇自2021年3月开工建设,依托当地竹资源,挖掘竹编传统工艺,同时结合附近历史文化遗址仓颉造字台、大禹治水的禹门河、千年古树刘秀柏等,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挖掘“洛水竹艺”系列文创产品。小镇整体按照“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山水与林文相结合”、“文化与绿竹相结合”原则,倡导回归田园、融入自然的生活方式,打造出文旅融合新业态,助推沟域经济发展,拓宽村民致富道路。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刘方方

友情链接